您好!欢迎访问到邵阳三农网 请 登录注册
文章
当前位置:邵阳三农网 > 动态 > 农业综合开发办 > 文章详细
洞口县“十二五”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总结

“十二五”计划的5年,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在省、市农发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国家农发办确定的“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探索了土地治理项目升级改造传统农业、工程建设技艺革新的新路子。塑造了农开工作密切联系群众、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形象。提升了农业综合开发的品位,增添了农开工作活力。实现了“山上山下”同治理,打造了粮食生产核心区和主导产业集约区;坚持了“三依三公”,招投标工作更合理更规范;革新了“工程工艺”,工程质量又上新台阶;突出了主导产业,产业项目喜获全面丰收;加强了内部管理,为“三个安全”奠定更强实的基础;探索了中心工作开展方式,使联系村面貌得到较大改观。现将我县“十二五”5年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总结如下:

一、“十二五”项目建设情况

(一)土地治理项目
      “十二五”期间我县共立项实施了2011年度的高沙镇新屋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总资金1913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673万元)、2011年度的自然灾害损毁修复项目(总资金56万元,其中财政资金56万元)、2012年度的又兰镇石桥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总资金1907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667万元)、2012年度的花园镇光冲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总资金588万元,其中财政资金514万元)、2013年度的石江镇大塘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总资金230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015万元)、2013年度的渣坪乡大溪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资金20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00万元)、2013-2014年度的大业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总资金160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400万元)、2014年度的竹市镇大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资金248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171万元)、2015年度的高沙镇茶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资金1932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932万元)、2015年度的雪峰蜜桔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园项目(总资金1974.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000万元)、2015年度的罗溪瑶族乡宝瑶村地方立项土地治理项目(总资金4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40万元)等11个土地治理项目。11个土地治理项目共完成总投资14995.5万元,其中财政投资12668万元 ,共建设高标准农田7.5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0.67万亩、建设节水灌溉农田2.23万亩、建设雪峰蜜桔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园0.3万亩。年节约水量313.5万方,年增产粮食1045万公斤、油料171.4万公斤、柑桔650万公斤,年新增种植业总产值7592万元、年农民纯收入增加总额2148.5万元。
(二)产业化经营项目
“十二五”期间我县共实施了产业化经营项目21个,其中财政补助项目10个、贷款贴息项目8个、部门项目3个。21个产业化经营项目共完成总投资68571.54万元,其中财政补助资金1232万元、贷款贴息资金850万元。帮助湖南省三可食品有限公司、洞口雪峰贡米有限公司、洞口县肉食冷冻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龙头企业解决了贷款贴息问题,帮助洞口县香芝然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南古楼雪峰云雾茶有限公司、洞口德鑫农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及洞口优质粮食专业合作社、洞口古楼雪峰云雾茶专业合作社、洞口县洞口牲猪专业合作社、洞口县茗峰金银花开发专业合作社、洞口县醪田薯业专业合作社、洞口县云程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洞口县黄桥镇高粮红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企业和合作社解决了发展中遇到的资金瓶颈问题。使这些企业和合作社不断做大做强,同时带动了我县的粮、果、猪三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和农民致富。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十二五”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系统治理了水系(灌区)和流域,全面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洞口县自1995年纳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序列县以来,始终坚持按水系(灌区)、流域进行整体规划,逐年实施,规模开发的思路进行治理,先后围绕我县的蓼水、平溪、黄泥江、东风和大业五大灌区进行立项开发。“十二五”期间我县继续围绕蓼水灌区立项实施了新屋、石桥、大塘、大水、茶铺高标农田项目,围绕大业灌区实施大业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的综合治理,把项目区存在的旱、涝、渍等主要生产障碍因素基本排除,项目区内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大幅度提高了粮食综合增产能力,建成了“旱能灌、涝能排、渠相连、路相通、土壤肥、产值高、效益好”的高产农田示范区。建成的高标项目区均已成为我县粮、猪、桔生产基地,米业、糖果、肉类的加工基地,土地流转的示范基地,农业机械化耕作的示范场所,设施农业的示范样板,农业经济的增长点,新农村建设的亮丽风景线,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新形象。
     (二)做大做强了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唱响了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旋律。通过项目的扶植,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得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生产规模逐年扩大,产值成倍增长,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逐年攀升,企业发展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管理逐渐规范,桥梁纽带作用逐渐增强,社员红利逐年增加。如洞口雪峰贡米有限公司,2013年向农发行贷款2800万元,自筹资金6280万元,实施“4万吨优质稻仓储扩建项目”。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投入贴息资金100万元,项目于5月份投产,公司年增加粮食加工4万吨,新增营业收入20800万元,新增利润1543万元,创税收423万元,建成优质稻和有机稻生产基地12.4万亩,直接带动农户35812户,为粮农增收221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180个,实现了洞口粮食产业产、供、销、加一体化发展。三可食品、牲猪合作社、云雾茶合作社也一年一个新台阶,发展势头强劲。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做大做强,极大地促进了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三)夯实了“两化一园”建设基石。我县始终坚持土地治理项目与产业化项目相结合,以土地治理项目改善生产条件,带动农产品加工企业在项目区建设基地,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在项目区流转土地促进规模经营,以产业化项目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户结成利益联结体,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运用。如大水项目区泉水、青毛2村抛荒多年的1000亩园艺场被洞口县醪田薯业专业合作社租赁后如今全部种上了亩产达2500公斤、单价1.5元/公斤的优质紫薯。洞口古楼雪峰云雾茶专业合作社在大溪村建立了600亩茶叶基地。雪峰贡米在石桥、大塘、大水项目区建立了36000亩优质稻生产基地。雪峰山集团也计划今冬在大水项目区建设5000亩的设施农业基地。
    (四)塑造了农开工作有为的新形象
 我县农开办在努力干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同时,出色完成了县委、县政府部署的中心工作。一是积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创文明单位,创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干部,“五比五看、三结合”、“六子”教育活动,大大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培养了一支全省过得硬的开发队伍。二是农开办在人手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专门抽调干部参加建设扶贫、新农村建设、群众工作站等工作。如为深入开展好“三联三创二访一帮”活动,2014年县农开办给其群众工作站黄桥镇龙家村投入12万余元修建水利灌溉设施、给其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水东镇高坡村和建设扶贫点杨林乡新亭村分别投入50万元、15万元改善村里的农业基础设施并扶持村级经济发展壮大。三是多方筹集资金支持其他村进行新农村建设,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称赞和县委、县政府的认可。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我县被省农开办授予“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宣传信息工作先进县”。“十二五”期间县农开办每年被市农开办授予“邵阳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先进单位”、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单位”、“学习型党组织”、“绩效考核评估先进单位”、“推进农业产业化先进单位”等荣誉。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形成开发合力。为搞好农业开发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项目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和项目工程建设指挥部,将其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切实做到了“三有”:一有工作地位。县委、县政府把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作为破解“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项目从规划、选址到组织实施每一个环节,县委、县政府都要听取汇报,每年并多次召开农业综合开发专题会议,针对各个时期工作重点分别进行部署,深入项目区现场办公,协调关系,解决实际问题。二有经费保障。县农开办归口县财政统一管理,县财政拨足了农开办的各项经费,为保证干部待遇及时发放提供了保障,充分调动了农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三有管理机制。每年对项目建设实行一个项目、一名县级分管领导、一套责任班子,一个标段、一个承建单位、一包到底的“六个一”责任机制。为进一步细化工作职责和责任,我县农开办专门制订了奖优罚劣的质量管理目标责任制,严格签订责任状,对任务进行量化,逐项分解到人,每个农发干部都有抓工程质量的任务和责任,实现了所有工程的质量有农发干部抓,不留死角。同时,建立定期督查、周报告和月通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形成了用制度约束每个干部、全体干部齐抓共管工程质量的良好局面。
      (二)坚持科学化规划,人性化设计。在项目规划设计上,我县始终以发展的眼光、适度超前的意识、现代大农业的观念、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来统筹谋划。在具体操作中,做到“三坚持”:一坚持项目设计详细周到实用原则,确保项目工程符合项目区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项目规划既体现现代大农业要求,更贴近实际,满足群众生产生活的需求,着重了解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充分征询乡、村干部和群众意见,使项目工程建设既满足群众的实际需要,又发挥其最大效益。二坚持项目设计适应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原则,确保集中连片治理发挥整体效益。规划设计围绕项目区的水源、水系进行科学规划、集中连片、系统治理,有重点区域、有核心片、有骨干工程,做到实效工程与形象工程、水源工程与田间工程、拦河坝与排灌站的有机结合。在保证水源渠系配套建设的同时,统筹布局田间渠系。设置灌渠或灌排渠时坚持“四定”(即按需要定流量、按流量定断面、以断面定渠型、以渠型定施工方案)。田间渠与水源渠相接,各水系之间相通,渠与渠相连,达到了水源互补、灌排自如的要求。三坚持项目设计体现人性化理念原则,确保各种设施配套完整。始终坚持把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放在首位,处处体现人性化理念。如渠道经过群众居住区,根据需要设置码头;在院落、田间人畜进出的地方铺设桥板,新修、整修机耕道、人行便道等等。
     (三)坚持项目结合,提升开发效益。 我县农开办始终坚持科学谋划,积极探索,大胆试验,推动了“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基地”经营模式的发展,实现了农企双赢。一是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同时充分尊重农民的种植习惯,因地制宜地扶持粮食、生猪、柑桔三大优势主导产业。二是围绕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切实抓好基地建设,在土地治理项目区建设好粮食、柑桔等主导产业生产基地。如大小项目区在建好1.69万亩高标准农田的同时,为改造好斜口村800亩桔园,县农开办为其新修了容积10.6m3 /个的蓄水池9个、功率30Kw的电灌站3座,新修机耕道840m,维修机耕道3150m。三是找准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项目的结合点。在扶持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同时,完善其基地的基础设施。如土地治理坚持连片规模开发,不断改善粮食加工企业所需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提高项目区农民的市场意识和土地的产出效益,保证产业链条的稳固和发展。四是加大科技推广的力度。结合企业发展和基地建设的需求,走出去引进来,在项目区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农业高、新、优科学技术。
     (四)完善制度,创新管理,建设廉洁工程。一是规范公开招投标。我县农开工程一直采取多渠道发布招投标公告,全面公开招投标信息,采取资格后审,把所有标段捆绑招投标。整个招投标过程置于县纪委、县监察局、县招投标办等职能部门的监管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下,强化了招投标过程的透明度,破除了方方面面的特权。二是采取“三项可调”总价承包方式管理项目工程。所有招标工程都采取“三项可调”总价承包方式进行管理。编制施工预算时始终做到:科学合理设计工程、准确计算工程预算造价、扣留设计质保金、严肃合同管理。减少了业主和监理的劳动强度,也避免了“人情单”,既提高了功效,又杜绝了腐败。三是严格执行县级报账制。对项目资金管理, 我县农开办坚持实行“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严格执行县级报账制,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在资金报账中坚持“一书六表六单”运行原则,做到严格项目预决算,严格报账程序。四是工程结算付款实行审计结算制。项目竣工后,由农发办牵头,组织财政、审计、监理、施工单位共同对工程进行验收,杜绝了“一言堂”现象,确保了工程质量和效益发挥。洞口农开办创造并始终坚持“先审计审核,后支付拨款”的结算付款模式及“承建方自主结算,农开发办初审,审计最终审核,三个工作日完成资金拨付”的结算付款工作流程。这些作法提高了项目计划的准确性,简化了结算、审核工作量,加快了工程建设进度,阻断了业主方、承建方、监理方三方之间腐败毒瘤繁殖生长的“食物链”,确保了项目、资金、人员的安全。
     (五)加大农开工作宣传力度。始终坚持“抓宣传、促开发”的工作理念,把宣传调研工作作为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水平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结合项目区的工程建设、良种良法推广、良种补贴发放、产业化项目的立项申报等工作,采取广播、电视等宣传形式,在项目区和实施单位大力宣传农业综合开发的政策。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为民做实事、为民办好事的宗旨宣传透彻,使群众都知道农业综合开发的作用及好处,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每年,我县农开办在中央、省、市电视台、网站、报章杂志等刊物上发表调研文章和信息达80余条。我县的“‘三项可调’总价承包管理模式”、“洞口县多措并举狠抓工程建设质量”、“浅谈基层农发纪检工作如何落实‘三转’”等成功经验相继刊发在《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和《省农业综合开发简报》上,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推介作用。(廖仁石、曾宪柏供稿)


文章评论
我要评论>>
理事会成员 | 会员注册 | 关于我们 | 服务范围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专家顾问团 | 网站招聘 |
邵阳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涉农信息门户 工信部网站备案编号:湘ICP备19014692号 直通管局:工信部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邵阳三农网工作交流QQ群:147232156 本站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投稿邮箱:910569090@qq.com 技术支持 创新科技
湘公网安备 43051102000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