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到邵阳三农网 请 登录注册
文章
当前位置:邵阳三农网 > 要闻 > 高层声音 > 文章详细
2011年李万千副市长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邵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李万千

                                (2011年3月1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系统总结2010年“三农”工作,全面部署2011年“三农”工作。市委、市政府对开好这次会议十分重视,春节刚过,市委童名谦书记就亲自到洞口县调研“三农”工作;市委常委会专门研究了“三农”工作并提出了明确要求,市政府常务会也听取了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情况汇报。今天,名谦书记又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给我们很大的鼓舞和鞭策。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禹新荣同志还要做总结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客观估价去年“三农”工作,坚定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信心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积极应对自然灾害严重冲击和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等不利影响,“三农”工作承接了近年来持续向好的强劲势头,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十一五”划上了圆满句号。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63.9亿元,增长4.7%;农民人均纯收入3760元,增长10%。尤为可喜的是,一些工作亮点在全国产生积极影响,多项工作在全省处于前列。全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现场会、全省“三农”论坛在我市举行,全省蔬菜产业发展技术和工作经验交流研讨会在城步召开,我市时隔八年重夺全省水利建设竞赛“芙蓉杯”,武冈市被评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隆回县获全省水利建设强县称号,邵东县、新宁县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邵东县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和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县,隆回县红光村、大祥区湖口井村分别被授予“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洞口县“金地农机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争取和资金投入居全省第一。畜牧系统执业兽医“国考”在我市顺利进行。具体说来,成效体现在以下六方面:

  一是农产品保持增产丰收。实现粮播面积870.67万亩,新增9.18万亩;总产334.97万吨,新增0.69万吨,连续五年扩面增收。发展经济作物239万亩,新增4万亩。出栏出笼生猪999.46万头、肉牛58.74万头、山羊80.06万只、家禽4822.11万羽,分别增长2.6%、3.8%、3.1%、1.6%。

  二是农村经济保持提质增效。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壮大,新增农业产业化规模企业57家,实现销售收入219.4亿元,增长14.63%。休闲农业蓬勃发展,新增星级农庄10家。

  三是农业基础不断夯实。新修村组公路150条,维修400条,硬化2153.1公里。治理病险水库23座,开工建设小一型病险水库44座,修建大中型饮水工程22处,解决饮水不安全人数32.66万人,完成100个山洪灾害重点防范村的预警设施安装,解决191座小型水库通讯问题,新增880个人工雨量观测点,新设7个水文雨量自动观测站。推广各类农机具11.35万台(套),发放农机补贴资金5700万元。完成各类造林22.54万亩,落实“绿色通道”工程绿化任务3万余亩。新建户用沼气池1.4万口,完成大型沼气工程 7处。投入资金3.65亿元,建设土地治理项目区16个,实施产业化经营项目16个,项目增量资金和产业化经营项目安排个数均居全省前列。

  四是农民生活继续改善。各项惠农政策全部落实,发放各类惠农补贴6.5亿元。审核及上报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省级奖补试点村1200多个,资金3.6亿元。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全市性涉农收费综合检查,纠正部门乱收费案件14起。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46.2万人,农村低保对象达到36.8万人,新农合参保率达94.03%,改造敬老院13所,集中供养五保老人7295人,救助贫困患者38.8万人。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0万人次、劳动力转移培训4万人次。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全面落实,全年共争取上级投资2.13亿元,库区产业开发迈出可喜步伐。投入各类扶贫资金5亿元,解决3.5万绝对贫困人口脱贫问题。供销社建设、残疾人康复救助等工作都取得新的成效。

  五是新农村建设纵深拓展。参与办点的市级领导13人、县级领导196人、干部职工1106人和驻村工作组209个,投入资金4.91亿元,打造示范村209个、示范片32个。其中示范片硬化村组道路271.9公里、水渠327.92公里,流转土地19.2万亩,新建改建房屋2387座。武冈市整合部门资金推动示范片建设的经验被全省推广,邵东县新农村建设的作法获省政府表彰。

  六是农村改革稳步推进。集体林权改革完成外业勘界1635万亩,发证1578万亩,调处山林纠纷6439 件,调处面积89.46万亩,调处率为91%,林业基层两站经费全部纳入当地财政。武冈、邵阳等7个县市区完成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邵东、洞口等7个县市区基本完成了种子公司体制改革。流转农村土地7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2.1%。其中规模经营12.2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12.4 %。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79个,总数达1478个,其中产值过亿元专业合作社6家、过3亿元2家,社(会)员32.6万人,辐射带动农户49.8万户。人口计生工作扭转被动局面,隆回、北塔成功进类,全市评为全省先进单位。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看到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中央和省里对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的基本判断是“三个不可低估”,即农业面临的外部挑战、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影响不可低估;农产品需求增长与资源约束趋紧、农业低效与生产成本增加、农村劳动力总量过剩与结构性短缺等矛盾的影响不可低估;农业连续多年增产增收后滋生的盲目乐观、忽视懈怠倾向的影响不可低估。具体到我市来说,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处在艰难爬坡阶段,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处在探索起步阶段,推进新农村建设处在负重前行阶段,主要问题是“四个没有根本改变”:一是农业农村基础薄弱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农业发展方式落后,靠天吃饭现象突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各种支撑力量已经绷得很紧,水利等基础设施比较脆弱,防汛抗旱、保粮增收的任务十分艰巨。二是“三农”投入不足的问题没有根本改变。多渠道投融资体系尚不健全,投入主要依赖于国家和省里,自我统筹能力较弱,农村社会公益事业欠账还很多,继续保持农业优势地位的难度日益增大。三是农业大而不强的特点没有根本改变。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产业化水平较低,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不高,缺乏扛大梁、叫得响的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四是农民持续增收困难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农民素质同劳务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仍然突出,农民外出务工缺乏有序性和稳定性,农民增收的难度加大,增收渠道需要进一步拓宽。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积极寻求破解之策,通过加快发展逐步解决。

二、全面抓好今年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加快科学发展、实现后发赶超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至关重要。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强农惠农的思想认识只能增强不能消弱,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温家宝总理强调:“毫不放松地抓好‘三农’工作,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结合我市实际,2011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明确一个目标,抓住三个关键,落实四项要求,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明确“一个目标”,就是强农富民,确保农业总产值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抓住“三个关键”,就是强化基础,壮大产业,增效增收;落实“四项要求”,就是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突出抓好以下六项重点工作。

1、突出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产品保障能力

  要按照“建大龙头、带大基地、创大品牌、占大市场”的思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产增效。一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全局工作的基本底线,认真落实“米袋子”行政首长负责制,做到要求不松、支持不减。加快实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进一步扩大双季稻和优质稻种植面积,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粮食产出水平。推进商品粮基地建设和高产示范片建设,加大对粮食生产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支持粮食加工企业建立稳定的粮源基地。发展订单种粮100万亩以上,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50万亩以上,总产335万吨以上。二要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柑橘、中药材、时鲜果蔬、草食动物、名优水产等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力争年内发展经济作物240万亩以上,其中柑桔90万亩、中药材64万亩、油菜面积增加10万亩。严格执行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抓紧在城郊和优势产区扩建专业连片的蔬菜基地,今年增加城镇专业菜地2万亩。加快规模养殖场、畜牧小区建设,强化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全年出栏生猪1027.44万头、肉牛61.03万头、山羊82.94万只、家禽4904.09万羽、名优水产9.92万吨。三要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抓紧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振兴规划,围绕粮食、柑橘、生猪、粮油、竹木等主导产业,着力打造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加工专用原料基地,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化发展,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功能配套的农产品加工科技示范园。扶持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实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市零的突破。四要做强做优农业品牌。整合资源,力争创建一批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著名或驰名商标。建立完善市县乡村批发市场为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和绿色食品,新增农业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认证面积,切实提高邵阳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五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推广应用先进适用、节能环保和区域适用性强的新型农业机械,大力支持发展农机大户和新型农机专业合作社。确保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8000万元,拉动农民投入3亿元,推广各类农机具10万台(套)。六要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经营。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健全流转收益分配长效机制,支持经营大户扩大生产规模,培育一批农牧结合的家庭经营示范性农场。同时,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2、突出农民创业就业,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始终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要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措施,广辟增收渠道,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一要大力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加快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增强特色产业对农民增收的支撑作用。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让农民从中得到更多收益。注重把先进实用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抓好优良品种和节本增效有机结合,不断提高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二要积极拓展非农产业增收空间。把促进就业创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积极引导农民工参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产品精深加工,鼓励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予以支持。进一步提高劳务输转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厂矿企业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就业岗位,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要尽量多地使用农民工,力争劳务经济实现新突破。鼓励和扶持农民广泛利用各种资源,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休闲观光农业、个体私营经济以及类型多样的农村服务业和商贸流通业,促进农民逐步向非农产业转移,使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不断增加。三要加强农民转移就业培训。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发挥职业技术院校、就业培训中心、农科教中心、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企业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的作用,完成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0万人次和200个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和监、理事人员的培训。四要提高小城镇对农村人口转移的吸纳能力。充分发挥城镇化在扩大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小城镇扩容提质,提高小城镇对农村人口转移吸纳能力,逐步减少农村人口。

3、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基本条件

  抢抓国家重视基础、支持农业的难得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大力加强基础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一要抓好农田水利建设。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点是推进水利改革发展。今后五年,中央和省里对水利的投入力度将前所未有。这对于我们农业大市、水利大市来讲,机遇千载难逢。因此,我们要发挥优势,乘势而上,继续以农村饮水安全、节水灌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大中型灌区配套等工程为重点,大规模开展水利建设,大力度推进水利改革,着力夯实水利这个最重要的基础。力争年内完成4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同时,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好第一次水利普查,为编制和完善水利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二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启动实施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抓好城镇和村庄造林绿化,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年完成人工造林25.84万亩、封山育林17.02万亩、低效林改造27.64万亩,绿化公路河道450公里,改造国有林场棚户区3917户。大力实施农村能源建设项目,新建户用沼气池1.1万口、大中型沼气工程6处,推广太阳能热水器2000台、太阳能路灯450盏、节煤省柴炉灶1.5万户。积极发展循环农业,推进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的相互融合和有机联系,努力在资源节约、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实效。三要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围绕建设100万亩粮食生产核心区和六大优势产业集约区的整体目标,投入资金4.8亿元以上,打造一批高标准农田。四要加强气象服务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切实抓好农业气象服务和防汛抗旱、山洪避险、森林防火和动植物病虫害防疫等防灾减灾工作。

4、突出农村改革创新,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当前农村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继续坚定不移深化改革,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强大动力。一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覆盖耕地、林地等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二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乡镇机构改革,稳定基层农口公共管理和服务队伍,进一步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政策,建立健全乡村债务监测与预警机制,严格防止发生新的债务。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清理化解工作,继续开展其他公益性乡村债务清理化解工作。抓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进一步增加奖补资金规模。三要完成涉农改革改制任务。继续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扫尾工作,完善配套改革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完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和种子管理体制改革任务。四要开展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探索培育适合“三农”特点的村镇银行、信贷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引导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将业务范围向农村延伸,着力解决农村贷款难的问题。探索建立政府支持、企业和银行多方参与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发展农村政策性保险。

5.突出新农村示范,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按照“办点示范、连片推进、逐步扩面、整体提高”的思路,进一步健全领导联点、部门帮扶、干部驻村工作机制,加快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健全服务体系,提升乡风文明,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一要不断完善规划布局。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项目来规划,以产业为纽带,将村镇布局、产业发展、公益事业、组织管理、项目资金等方面整体考虑,科学制定总体规划及试点规划,力争2012年底完成全市乡村布局规划编制,并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实施。二要积极推进村庄治理。重点抓好村容村貌和乡镇集市环境整治,规范村民新建住房和宅基地管理,因地制宜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完善社区配套服务。三要大力抓好办点示范。在市本级启动实施三区第三轮新农村重点示范村建设,按照每年每村由市财政从土地切块资金拿出20万元、各帮扶工作组不少于12万元的标准,连续两年对15个基础设施较好、主导产业较强、村级班子得力和群众积极性高的村进行新农村建设帮扶。各县市区在抓好一个省级“百城千镇万村”工程试点的基础上,选择一些有基础、有优势的村,连线成带,跨乡跨镇,打造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示范带和示范圈,力争全市建成20个“产业强、设施好、民风优”且在全省具有一定影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亮点。

6、突出民生民利改善,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农村的民生问题是整个社会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切实将改善民生与维护稳定结合起来,千方百计解决好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扩大家庭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的覆盖面,认真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切实解决农村贫困家庭学生上学难问题。要继续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和药品监督,加大农村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力度,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巩固和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努力减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现象。要认真落实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各项政策,进一步完善符合农村实际、保障标准合理的农村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济制度,做好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切实把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智力扶贫同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搞好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确保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年减少贫困人口3万人。要认真落实退伍军人安置政策,切实做好涉军群体的稳控工作。要搞好移民搬迁安置,加快移民种养基地标准化建设,确保移民增产增收。要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要继续巩固和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三、积极创新“三农”工作机制,不断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正处在重要关口,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创新工作方法,狠抓工作落实,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一要创新“三农”领导机制。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三农”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在领导分工、机构设置、干部配备上真正体现重中之重的要求,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安排上切实贯彻城乡统筹的理念。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三农”工作,明确分管领导责任,集中力量,步调一致,确保力量不削弱、工作不放松。“三农”工作综合部门要加强综合协调,涉农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上下贯通、协调有力的农村工作管理体系。

二要创新支农投入机制。坚决执行“三个继续高于”和“一个主要用于”的投入政策,健全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落实好中央和省里强农惠农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支农资金和项目支持,稳定农业农村发展的资金来源。要探索建立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协调联席会议制度,整合政策资源和项目资金,把有限的资金优先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升级和新农村建设连片推进等重点项目。要调动农民筹资筹劳积极性,切实抓好农业招商引资工作,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我市农村产业开发和公共事业建设,努力形成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三要创新基层工作机制。要紧密结合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和社区行政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乡镇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乡镇村干部直接服务群众的能力。要健全完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推广“四议两公开”(“四议”即所在村组重大事项都必须由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两公开”即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工作法,全面推进农村基层党务公开和乡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广泛开展村干部勤廉双述、村民质询和民主评议活动,着力解决好发生在农民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要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村支部书记“一定三有”( 即制定责任目标,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政策落实力度,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要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法制建设,健全农村应急管理体制,重视农村安全生产管理,抓好农村信访工作,保障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四要创新协调推进机制。要强化“三农”工作责任,将农业农村发展的具体责任分解到有关部门。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抓好落实,并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创新方法,完善和推广近几年来形成的“三农”工作好制度、好办法。要建立健全“三农”工作重大问题联席会议制度,针对工作推进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定期进行研究和部署。要健全完善“三农”工作督查督办和重要事项交办制度,确保“三农”工作执行有力、落实到位。要建立健全抓好“三农”工作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在粮食生产、农民增收、农民减负、耕地保护、防洪保安、动物防疫、办点示范、环境治理、民生改善、和谐稳定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给予表彰,使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解决“三农”问题有使命感、做好“三农”工作有成就感。

  当前,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抓好冬春水利、造林、动物防疫、森林防火、农资贮备和计划生育集中服务等工作,落实春收作物培管和防冻措施,加强社会安保稳定工作。

 同志们,夺取今年农业丰收,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保持农村发展良好势头,前景美好、挑战严峻。我们一定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怀着对农民的深厚感情,以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毅力,扎实苦干,锐意进取,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文章评论
我要评论>>
理事会成员 | 会员注册 | 关于我们 | 服务范围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专家顾问团 | 网站招聘 |
邵阳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涉农信息门户 工信部网站备案编号:湘ICP备19014692号 直通管局:工信部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邵阳三农网工作交流QQ群:147232156 本站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投稿邮箱:910569090@qq.com 技术支持 创新科技
湘公网安备 43051102000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