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何时,儿再归故乡
“出去十多年了,也有了新的家。但做梦梦见屋里,总是梦见小时候在石头坪的事:剁猪菜,带老弟……。”“你们我有印象,我记得那时候你们家里很苦。” “是啊,那时候多亏曾老师特别安排我坐前面,多备了一条凳子,允许我带着弟弟上学。” “快别这么说,当年也没有帮上什么忙。那时候大家都很困难,不容易,不过总算熬过来了,十多年过去了,你们长这大了。”在班车上,新宁县黄龙镇栗山村陈银秀、陈金秀姐妹和小学老师聊天说的话,语句恳切,充满对故土的依恋情思。
两姐妹这次回来是办理农村土地确权摸底手续的。和记忆中的故乡相比,回到村里,她们看到村里变化很大。水泥公路通到院子里了,很多人家修了两三层的红砖屋。小时候,住在木房子里,吃饱饭都难,走二十几里的山路去上学,遇到下雨天,一身的黄泥巴水。父母过世后,她们被好心的亲戚收养。姐姐打工挣钱养家,妹妹陈银秀在湖北继续读了六年书。两姐妹吃苦耐劳,白手起家,如今在服装批发市场株洲有了自己的加工厂。有一次在市场里偶遇前来批发服装的儿时玩伴李某,十多年未见,她们居然认出了她,很是欣喜。她们还有一个弟弟,如今也已经成家。现在的她们希望努力挣钱,有机会回到家乡建一所房子,回去住住,家还在。
父母渐老,唤儿守故乡
“壹万伍仟元整、肆万伍仟元整……”我加了下,差不多有十万元,这是一位八零后女孩拿出自己工作五年的存款为自己渐老的父母建房子的数目。这位八零后女孩是一位农村特岗老师,来自新宁县清江桥乡新皂村。“我能当上一名老师,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我很感谢我的父母,他们辛辛苦苦,靠在农村种田、喂猪供我读大学。我学的是师范专业,自己也看到父母在农村挣钱的辛苦,一分一厘都是血汗钱。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父母尽早过上好点的生活。2009年毕业时,听说沿海地区教书工资高,我选择南下。但去了广东教书以后,才发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私立学校很辛苦,工作压力大,工资也不高,城市消费又高,每个月下来,没剩什么钱。
2011年,我得知湖南省招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老师,便报了名。从马头桥乡到清江乡,一直在乡下工作。农村的教育环境虽然艰苦了一点,但是这里的孩子更需要年轻的老师。如今的小陈已经是一位村小的校长兼语文数学老师,五年的教育教学经验,让她更加能够独当一面。这个暑假,她没有像其他年轻老师一样,到处旅游来打发漫长的假期,而是守在家里:一方面可以节省一笔开支,另一方面可以为父母搭帮下手。如今房子已经建好了一层,按照工期,年前可以住进去。虽然有些小委屈和误会,当她不后悔自己归家的选择。
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诗句写出了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的心境。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走入城市谋事谋生,乡村一度落寞。近年来一系列优惠政策向农村倾斜,也让我们看到了农村新的希望和前景。愿在外飘荡的乡音能早日在故乡的炊烟里栖息……(新宁县一渡水镇人民政府 宛玉花 )